Laogege's Journal

探索AI创世记 数字摩天大楼的崛起

大家好,我是老哥哥。今天,我们不讲大道理,我们通过一个故事,或者说,通过我的一个发现之旅,来聊聊一个正在我们身边悄然发生,却又即将引爆我们未来的话题。

你有没有想过,一台机器,它能不能像一个艺术家一样去“做梦”?不是梦见一行代码,或者一串数字,而是梦见一个完整的电影场景,有风吹过东京街头的樱花,有角色复杂的内心戏,有宏大的世界观。

几年前,这绝对是科幻小说的情节。但就在最近,我感觉自己仿佛一脚踏入了一个全新的宇宙,一个正在经历“寒武纪大爆发”的数字创意宇宙。这一切来得太快,太猛烈,让我这个老哥哥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好奇与震撼。所以,我决定亲自去走一趟,去看看这个新世界的全貌。

我的旅程,是从一声惊叹开始的。那一天,我第一次看到了一个叫做Sora的模型生成的视频。仅仅凭借一行文字:“一位时尚女性走在雨后霓虹闪烁的东京街头”,屏幕上就浮现出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画面。那个女人的风衣质感,地面水洼反射出的霓虹灯光,甚至她脸上掠过的一丝若有所思的表情,都真实得让人毛骨悚然。

那一刻我意识到,视频创作的“创世纪”已经来临。这股力量,已经不再是实验室里的玩具,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带着这份震撼,我开始深入探索。我发现,这个新兴的视频AI生态系统,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像一个刚刚诞生的大陆,迅速分化出了不同的板块和部落。

第一个板块,我称之为“实用主义的工坊”。在这里,我看到了像InVideoSynthesiaHeyGen这样的平台。它们的目标非常明确:为商业服务。我点开InVideo的网站,发现它的月访问量竟然高达两千多万,这背后是无数中小企业主、市场营销人员,他们渴望用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制作出专业的营销视频、培训课程和内部通知。

我试用了HeyGen,它能生成一个虚拟的数字人,用几十种不同的语言,惟妙惟肖地念出我输入的稿子。这就像给每个公司都配备了一个永不疲倦、精通多国语言的全球发言人。在这里,效率、模板化和易用性是最高的法则,AI不是艺术家,而是一个高效的工匠。

但当我把目光转向另一个板块时,画风突变。这里是“创造者的游乐场”。RunwayPika LabsHaiper,这些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艺术感。我打开Runway,它被誉为“能满足大多数创意需求的最佳视频生成器”。我上传了一张静态的风景画,输入“让画面中的云朵流动,夕阳西下”,几分钟后,这幅画“活”了过来。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动态效果,光影的变化、云层的舒卷,都充满了电影般的质感。我明白了,这里的工具,服务的不是“效率”,而是“想象力”。它们的目标用户是那些脑子里充满了奇思妙想的内容创作者、艺术家,甚至是电影制作人。AI在这里,不再是工匠,而是画家的魔法画笔,是导演的第二双眼睛。

我还发现了第三种力量,它们像这个生态系统里的“管道工”和“连接器”。比如Descript,它能把视频里的语音转换成文字,然后我只需要像编辑Word文档一样,删掉几段文字,视频画面就会被相应地剪辑掉。还有一个叫Munch的工具,我扔给它一个一小时长的播客视频,它能自动识别出其中最精彩的几个片段,并剪辑成适合在社交媒体上传播的短视频。

这时我才领悟到,AI的野心,并不仅仅是“一键生成”那么简单。它正在像水一样,渗透到专业视频制作流程的每一个缝隙里,去优化、去加速每一个曾经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的环节。就在我以为自己已经看清了这片大陆的版图时,真正的“神仙打架”才刚刚开始。

我仿佛被传送到了一个巨大的竞技场中心,三位“泰坦巨神”正在这里展示着它们足以重塑世界的力量。它们就是OpenAISora快手Kling谷歌Veo。Sora,是我最初的震撼来源。它像一个哲学家,目标是“理解并模拟物理世界”。

它生成的视频,不仅仅是好看,更是追求一种内在的逻辑自洽。我看到它生成的案例里,一只毛茸茸的猛犸象在雪地里行走,每一步踩下去,雪地的凹陷和飞溅的雪花都无比真实。它甚至推出了一个叫“故事板”的功能,允许创作者一个场景一个场景地去构思和生成,并确保角色和环境在不同场景间保持一致。

这对于想用AI讲一个完整故事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当然,这位“哲学家”也有它的烦恼,我发现很多人抱怨说,想让Sora精准地理解你的想法,需要非常高超的“提示词工程”技巧,就像在跟一个聪明但固执的天才沟通。

正当我沉浸在Sora的“物理世界”中时,来自东方的Kling带来了另一种震撼。它的宣传片里,一个男孩在吃汉堡,当他咬下去的时候,你能清晰地看到汉堡肉饼里的汁水被挤压出来,芝士被拉长,甚至他咀嚼时脸颊肌肉的微妙运动,都分毫毕现。

Kling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的“蛮力”——它能生成长达两分钟、1080P高清的视频。在Sora还在以一分钟为傲的时候,Kling直接将时长翻倍。这背后是一种叫做“3D时空联合注意力”的独门绝技,听起来很复杂,但我的理解是,它能同时思考“空间是什么样的”和“时间里该如何运动”,从而更精准地模拟真实世界的动态。

而且,Kling还有一个杀手锏:强大的“图生视频”能力。你可以给它一张参考图片,比如你想要的场景风格或者角色形象,它就能以此为蓝本生成视频。这给了创作者一种前所未有的控制力,不再是开盲盒,而是“照图施工”。

紧接着,科技巨头谷歌带着Veo入场。Veo的策略,我称之为“生态的力量”。它生成的视频或许在时长上不如Kling,但它有一个核心优势——原生同步音频。也就是说,它在生成画面的同时,就能配上相应的声音,而不是后期再配音。想象一下,你输入“海浪拍打沙滩”,得到的不仅是画面,还有逼真的海浪声。

更厉害的是,Veo被深度整合进了谷歌的全家桶,比如YouTube Shorts。谷歌还推出了一个“快速版”Veo 3 Fast,它的目标不是追求极致的艺术效果,而是速度和成本,专门用来做程序化广告和快速内容原型。我一下子就看懂了谷歌的阳谋:它一只手用高质量的Veo抓住高端的创意人士,另一只手用快速廉价的Veo Fast,占领规模化的商业应用市场。它两边都不想放过。

当我近距离观察完这三位巨头之后,我像一个考古学家,开始挖掘它们脚下的地基。我发现,它们都站在一个叫做“扩散变换器”(Diffusion Transformer)的巨人肩膀上。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技艺高超的雕塑家。一开始,他面对的是一块充满随机“噪声”的混沌石料。然后,他根据你的指令,一刀一刀地凿去多余的部分,也就是“去噪”,最终,一个清晰、连贯的视频形象就从混沌中浮现出来。

然而,即使是这些神级的雕塑家,也面临着共同的、最头疼的难题——“时间一致性”。我看到很多AI生成的视频,前一秒主角还穿着红色的夹克,下一秒就莫名其妙变成了蓝色,这种现象被称为“身份漂移”。或者背景里的一个物体,会无缘无故地闪烁、变形甚至消失。这就像一个记性不好的演员,演着演着就忘了自己是谁,或者舞台上的道具自己长腿跑了。

这成为了视频生成领域最大的技术瓶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各种方法,比如一个叫做“将扩散作为着色器”的项目,它试图让AI拥有3D感知能力,不再是处理一张张平面的图片,而是理解一个三维空间里的物体和运动,从而确保长期的一致性。另一个难题,是“可控性与物理真实性”。

现在的模型,更像是一个“模仿大师”,而不是一个“物理学家”。它看过成千上万个“苹果落地”的视频,所以能生成一个看起来很逼真的苹果落地。但如果你让它生成一个它没见过的、更复杂的情景,它可能就会犯一些反常识的错误。它知道“什么样”,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也就是为什么像Sora这样的模型,要把“模拟物理世界”作为终极目标。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规律,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创造出真实可信的世界。

当我从视频的风暴眼走出来,我突然想,既然连写实的视频都能生成了,那更需要想象力的动画呢。这个古老而迷人的艺术形式,又会在这场革命中扮演什么角色。我的探索进入了第二站:动画的复兴。我很快发现,AI对动画产业的影响,呈现出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径。第一条路,是“增强技艺”。

但另一条路,则更加颠覆,我称之为“重塑生产”。在这里,出现了一批旨在“从零到一”全自动生成动画的平台。我点开一个叫Vmake AI的网站,它的“AI动画”工具,流程简单到令人发指,只有三步:第一步,输入你的想法;第二步,AI会自动把这个想法扩展成一个完整的剧本和故事板;第三步,点击“制作”,AI就会生成包含字幕、旁白和背景音乐的最终动画视频。

而最让我感到脊背发凉的,是一个叫做Sumatman.ai的案例。它已经不是一个工具了,我更愿意称之为一个“AI动画代理人”。我看到一个案例描述,有人给它一个高层次的概念,然后这个“代理人”就自主开始工作了:它调用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来写剧本,然后调用一个语音合成引擎来生成旁白,最后自己渲染出完整的视频。一个时长5分钟、画风酷似吉卜力工作室的动画短片,从概念到成品,只用了不到27分钟,成本仅仅13美元。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切的根源,我决定回溯到更早的一个战场,那里是这场视觉革命的起点——静态图像生成。我进入了插画AI的世界,这里已经是“三巨头”的天下。Midjourney,是公认的“美学大师”。而Stable Diffusion,则是“开源的魔术师”。第三位是Leonardo.AI,我称它为“一体化的创意工坊”。

而就在我以为这个市场格局已定时,谷歌又一次发动了“奇袭”。它推出了一个叫“Storybooks”的功能。你只需要给它描述一个故事,它就能为你生成一本独一无二的、包含插图和音频的10页儿童读物。它能从你自己的谷歌相册和文件中汲取灵感,来创造真正“个性化”的内容。想象一下,你可以让AI以你孩子的照片为主角,创作一本他专属的冒险故事书。

当我对比完Midjourney和Stable Diffusion,当我看到了谷歌的布局,我愈发清晰地认识到,未来创意工具的竞争,核心已经不再是谁能生成单张“最惊艳”的图片。新的战场,在于“工作流的整合”与“深度的控制力”。未来不是一个简单的“生成”按钮,而是一块AI作为你的创意合伙人的、可控的、完整的画布。

我的最后一站,来到了这个新世界的“发动机舱”——开源项目与部署基础设施。我在开发者社区GitHub上,发现了一个叫“ai-video-generator”的开源项目。它用Docker这个工具,把所有这些不同语言、不同依赖的组件,打包成了一个统一的、可以一键部署的“集装箱”。然后,我发现了这个蓝图的最后一块拼图,一个叫做“fargate”的基础设施工具。

旅程的终点,我站在高处,回望我走过的所有地方,一幅完整的画卷展现在我眼前。我终于明白了。这个看似混沌、爆炸式增长的生成式AI世界,其实正在自发地形成一个极其经典的结构,一个类似于云计算技术栈的“数字摩天大楼”。在这座大楼的底层,是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在大楼的中间,是平台即服务(PaaS)。而在大楼的顶层,是软件即服务(SaaS)。

看清了这个分层结构,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个市场的动态,以及未来的走向。这场由AI驱动的视觉革命,其影响将远远超出电影和广告。我们正处在一个根本性的范式转移的黎明。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这既是挑战,更是前所未有的机遇。而我,老哥哥,将继续我的探索,期待着见证并参与这个激动人心的新世界的每一个变化。

🎥 Watch the Animated Story

📺 Visit Sumatman to create your own animated story!

Author image
About Laogege
Menlo Park Website
Angel Investor, Creator, Speaker, Coder & Lifelong Learner
You've successfully subscribed to Laogege's Journal
Great! Next, complete checkout for full access to Laogege's Journal
Welcome back! You've successfully signed in.
Unable to sign you in. Please try again.
Success! Your account is fully activated, you now have access to all content.
Error! Stripe checkout failed.
Success! Your billing info is updated.
Error! Billing info update fai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