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us的豪赌
我是老哥哥,今天,我们要共同探寻一个关于野心、深远谋略和惊天豪赌的真实故事。在全球被人工智能浪潮席卷的时代,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初创公司,是如何在短短一夜之间,从无人问津的角落,一跃走到了世界舞台的耀眼聚光灯之下。这背后,究竟是一场纯粹的技术颠覆,还是一场深刻的人性博弈?
我们的故事,就要从一个足以决定这家公司生死存亡的关键签名开始讲起。那支名贵的派克笔尖正悬在纸张之上,距离那片能够决定一切命运的空白区域,仅仅只有几毫米的距离。这一刻,时间仿佛都已凝固,充满了无尽的张力与沉重。
窗外,是2023年北京春日里那片标志性的灰蒙蒙天际线,宏伟的国贸大楼的轮廓在浓厚的雾气之中若隐若现,显得有些不真实。我的办公室里安静得可怕,几乎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只有中央空调那细微的嗡嗡声,像一只因为紧张而不停振翅的飞虫,持续地扰动着这片死寂。
我能清晰地闻到合同纸张上散发出的那种独特的油墨味道,冰冷而又决绝,仿佛在宣告一个时代的终结。我的手心正在不停地冒汗,这支陪伴我多年的派克笔,在此时此刻从未感觉如此的沉重。合同上明确写着,我的名字“肖弘”,即将被从“北京蝴蝶效应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和股东名单中彻底抹去。
取而代之的,将会是两个我几乎完全不认识的陌生名字。这意味着,在最严格的法律意义上,我将与自己一手创办、并倾注了全部心血的内地公司,进行一场无法挽回的、彻底的“切割”。我的联合创始人,季逸超,就静静地坐在对面的沙发上,他的眼神里充满了紧张与期待。
而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张涛,也同样坐在那里,他们两个人的眼神里,虽然有紧张,有期待,但更多的,是一种将共同的命运完全交付于我的、沉甸甸的信任。我到底在做什么?主动放弃自己公司的绝对控制权,这听起来简直就像是天方夜谭,是每一个创业者内心深处最无法接受的噩梦。
但是,在我的脑海里,却清晰地浮现出另一幅更加宏伟的画面:那不再是北京的中央商务区,而是硅谷的沙山路,是东京繁华的涩谷十字路口,是新加坡璀璨的滨海湾。我真正的目标,从一开始就从来不是一个被边界圈定的美丽花园,而是整个辽阔无垠的世界。
想要真正地走向世界,就必须勇敢地脱下一身虽然荣耀但却沉重的铠甲,换上更加轻便、更具适应性的行装,哪怕这身铠甲曾经带给我无上的荣耀和宝贵的安全感。我缓缓闭上双眼,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无数的往事如同决堤的潮水般向我汹涌而来。这一切,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我们故事的真正起点,其实并没有AI的炫目光环,只有在微信这个庞大生态里无边无际的残酷红海。我的第一家公司名叫夜莺科技,我们倾力打造的产品“壹伴助手”,是当时无数新媒体小编们手中离不开的“神器”。我们做得非常成功,甚至成功拿到了腾讯和真格基金的联合投资。
我们的公司账户上,安然躺着数亿元的巨额融资。在所有外人看来,我无疑是一个年少有为的成功创业者,一个在互联网巨人的花园里,亲手种出了最艳丽花朵的优秀园丁。但我自己,却深深地感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窒息。微信平台的每一次规则改动,都像一道无形的、坚不可摧的墙,死死地限制着我们团队的想象力。
我们就像是住在一个极其华丽的鸟笼里,食物总是充足,岁月也看似静好,但我们永远都飞不出那片被预先定义好的狭小天空。我内心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响亮:我想要的绝不是安稳,而是那片属于我的星辰大海。于是在2022年的春天,我做出了第一个关键的决定。我创立了“北京蝴蝶效应科技有限公司”。
这个名字寄托了我全部的野心——希望在北京轻轻扇动翅膀,最终在整个世界掀起一场巨大的科技风暴。我们果断地向AI转型,并迅速推出了第一个产品,Monica。它是一款完全面向海外市场的浏览器插件,就像一个功能强大的瑞士军刀,集成了当时市面上所有最强大的大语言模型。
我们没有去重复造轮子,而是选择做那个最高效、最聪明的“整合者”。Monica很快就在海外市场爆火,迅速积累了千万级别的庞大用户,并且成功实现了盈利。那是我第一次真正尝到全球化市场的甜头。就在那时,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位伙伴,出现在了我的征途上。我永远记得第一次和季逸超在咖啡馆长谈的那个下午。
他本人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传奇,高中时代就已经名满整个中国科技圈,他亲手创办的“猛犸浏览器”曾经是无数极客心中的信仰。他的身上有一种非常纯粹的技术理想主义光环,他当时告诉我:“我们首先要做出自己想用的东西,一个能真正解决我们自己痛苦的革命性产品。”他的这句话,瞬间点燃了我心中的火焰。
而张涛的加入,则为我们补上了最后一块,也是最为关键的一块战略拼图。他曾经是字节跳动国际化核心产品的负责人,亲手把多款产品成功推向了全球数亿用户的市场。他不像我和逸超那样沉迷于产品和技术的微观细节,他看的永远是宏观的地图,是广阔的市场,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用户那些微妙的心理变化。
他曾一针见血地向我们指出:“一个再好的产品,如果最终走不出去,它的价值就等于零。走向全球,从来都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选项,而是我们唯一的活路。”于是,我们三个,一个定义“做什么”的产品战略家,一个实现“怎么做”的天才技术专家,一个解决“如何走向世界”的增长大师,构成了Manus创始团队的“三驾马车”。
我们日夜不休地激烈争论、精心设计、无情推翻、再从头重建。我们的办公室里,白板永远都写得满满当当,地上也总是散落着吃完的外卖盒子和喝空的咖啡杯。我清楚地记得在一个深夜,季逸超无比兴奋地把我们叫到他的电脑前。屏幕上,无数行代码正在飞速滚动。他指着屏幕,眼睛里闪烁着发现新大陆般的光芒。
他激动地对我们说:“我找到了!我终于找到驾驭这些强大但难以控制的大模型的关键了!”他没有去谈论那些深奥难懂的技术名词,而是给我们打了一个非常生动的比方。“你们想象一下,现在所有的大语言模型,都像一个记忆只有七秒钟的绝顶高手。你让他去完成一个复杂的任务,比如写一份万字研报,他走几步就会忘记最初的目标是什么。”
他会“迷失在中间”
,这是当前所有大模型的通病。所以,我们的核心,不是去训练一个更聪明的“高手”
,那是科技巨头们豪掷百亿美金的游戏。我们的核心,是给这个高手制造一个“外部记忆”
,一个永远都不会忘记核心任务的“日记本”
。我们把复杂任务拆解成一个“todo.md”
文件,AI每完成一步,就自己去更新这个文件。
在执行下一步之前,它必须重新完整地阅读一遍这个“日记”
。我们用这种方式,强迫它不断地“复述”
自己的使命,把全局计划死死地钉在它的注意力里。我们甚至会故意保留它的失败记录,让它看到自己犯过的错,这样它就不会再犯第二次。我们不教它变得更聪明,我们只教它如何“记住”
。我们把它命名为“上下文工程”
。
那一刻,我感到一阵抑制不住的战栗。我知道,这就是我们真正的、独一无二的护城河。产品有了灵魂,但如何让世界听到我们的声音?在一个由OpenAI、谷歌、微软主导的舆论场里,我们就像一只微不足道的蚂蚁。张涛提出了一个大胆到近乎疯狂的计划:我们要在公认最权威的AI Agent基准测试GAIA上,公开宣称,我们击败了OpenAI。
“这太冒险了!”我当时几乎是吼出来的,“我们还没有在任何公开榜单上提交过正式成绩,这会被所有人说是造假。”
张涛却表现得异常冷静,他推了推眼镜,说:“肖弘,商场如战场。等我们按部就班地提交成绩,再等榜单更新,黄花菜都凉了。我们需要的是一枚“核弹”
,在市场瞬间引爆,吸引所有人的目光。”
“当所有媒体、所有用户都涌进来讨论我们是不是在吹牛的时候,我们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他们会涌入我们的等待名单,会渴望得到一个邀请码。我们用“稀缺性”
创造“价值”
,用“争议”
换取“关注”
。”那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豪赌。2025年3月,我们按下了发布的按钮。一瞬间,整个科技圈被彻底引爆了。
我们的等待名单,数字像疯了一样跳动,一天之内就突破了五十万,一周后更是超过了两百万。我们用最低的成本,完成了一场教科书式的病毒式营销。随之而来的,是资本敏锐的嗅觉。无数VC涌了进来,但我一直在等一个名字——Benchmark。那是硅谷的传奇,是风投界的“圣殿”。
和他们合伙人的那场会议,是我经历过最艰难的一次。他们像外科医生一样,剖析我们“上下文工程”
的每一个细节。那位Benchmark的合伙人问我:“你为什么要定这么高的价格?”我告诉他:“因为Manus不是一个给普通人消遣的玩具,它是一个专业的生产力工具。我们的目标用户,是需要用8小时完成市场报告的分析师。
“如果Manus能把他们8小时的工作缩短到1小时,那么这39美元,就是他们所获得价值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这个定价,是一个高效的过滤器,它会精准地筛选出我们的核心用户。”会议结束后,我们等了漫长的一周。终于,那个来自加州的电话打来了。电话那头,是Benchmark合伙人平静但有力的声音:“我们决定领投这一轮,7500万美元!”
挂掉电话的那一刻,我和张涛、季逸超三个人在办公室里,没有欢呼,只是默默地击掌。我们知道,这场豪赌,我们赢了上半场。但这笔来自美国顶级VC的投资,也把我们推到了一个更危险的位置。这,就回到了今天,回到了这张决定命运的合同面前。为了能顺利地利用这笔资金,为了能更安全地开拓全球市场,我们必须进行这次“切割”
。
我,肖弘,必须在法律上,与我中国的根,保持必要的距离。这是一种深思熟虑的战略安排。我的思绪回到现实。我不再有任何犹豫,果断地拿起笔,在合同的末尾,郑重地签下了我的名字。一笔一划,写得清晰而坚定。墨水渗透进纸张,仿佛一个永恒的烙印。我没有感到失去,反而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解脱和轻松。
我站起身,重新走到窗边。这一次,我看到的不再是北京的CBD,我的目光仿佛穿透了眼前的雾气,越过了城市的边界,投向了更加遥远的地方。旧的身份已经光荣地死去,全新的征程即将壮丽地开始。这一纸薄薄的契约,从来不是我们故事的终点,而是我们通往世界舞台的,第一张珍贵的船票。
老哥哥我说到这里,想必大家已经完全明白了。Manus的故事,远非一个简单的技术创新传奇。它更像是一部被精心编排、步步为营的商业战争大片,完美融合了精准的产品定位、高超的市场谋略和极致的务实主义。他们“站在巨人肩膀上”
的技术路线,让他们得以轻装上阵,快速迭代。
“三驾马车”
的黄金组合,确保了执行的效率和方向的绝对正确;而那场石破天惊的病毒式营销和深思熟虑的公司架构重组,则充分展现了他们卓越的战略智慧。当然,前方的道路依旧布满荆棘。他们对第三方大模型的严重依赖,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落下。
来自科技巨头的碾压式竞争,随时都可能到来;而在中美科技博弈的巨大棋盘上,他们的每一步都必须如履薄冰,小心翼翼。Manus的未来,究竟是会成为定义一个时代的伟大领导者,还是会如流星般短暂划过夜空?这,将是这个波澜壮阔的AI时代里,关于战略、创新与全球化竞争,最值得我们持续关注的经典案例。
🎥 Watch the Animated Story
📺 Visit Sumatman to create your own animated story!